$4.98 Shipping Fee on Any Order over $49 shipped to the 48 contiguous states

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
靜思法髓妙蓮華‧序品第一

Regular price
$60.98
Sale price
$60.98
Regular price
Sold out
Unit price
per 
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.

作者介紹:


證嚴上人以其悲天憫人之宗教家胸懷,服膺上印下順導師「為佛教、為眾生」之慈示,秉持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之理念,在「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」精神貫徹下,漸次開展「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」以及「國際賑災、骨髓捐贈、環保、社區志工」之「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」。事理相融、以淺喻深暢佛本懷,善導大眾心存菩薩大愛,落實佛法於生活中,帶動付出無求同時感恩之風氣,達到「淨化人心、祥和社會、天下無災難」之人間淨土目標。


內容簡介:


《法華經》是佛教大乘經典,能適應現代眾生的根機,儘管立下宏願要完整講述,但是心願在「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」中,往往無法盡如人意。佛陀輕輕一句話涵蓋天下萬事物理,凡夫要解釋那句話,需要很長的時間;而佛陀講法華用了七年,所以想就其中的精要義理盡量講述。


一、以靜思為法華鋪路


時間不待人,如何將空間──大地之間,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生活,融合廣無邊際的法華道理?因此要把握時間,盡量灌注法華的法髓,讓人體會佛陀講《法華經》的精神;也希望靜思的精神──「靜思法脈勤行道,慈濟宗門人間路」,能為法華鋪路,讓我們走入這部經的精華。


靜思法脈勤行道,慈濟宗門人間路。


靜思道場重視「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」。「內修誠正信實」,讓心清淨至靜寂清澄的境界。但我們不只是去除習氣自修自利、獨善其身而已,還要在此濁惡世間,讓更多人走入慈濟之門。因此除了內修也要「外行慈悲喜捨」,發大心為天下人付出,走入人群行菩薩道廣度眾生,讓人人能夠接觸佛法、認識佛法,理解佛陀來人間的本懷。


佛陀知道芸芸眾生所受的苦難不同,而且在未來的世代,人心和生態不斷變動,苦難還會更多;為了從當時到往後的人心和生態,所以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開始說法。


佛法廣無邊際,人生也有許多道理,佛陀一成佛即宣說「華嚴」,凡夫無法理解如此清淨無染、靜寂清澄的開闊境界,於是應眾生根機談因緣果報。眾生雖然知道造業因、得苦果,卻不知道為何造業,也不知道是造作什麼業因,只是在受苦中想著如何消災免難,執著於如何造功德、追求功德。這樣真能消災免難嗎?除非回歸源頭了解為何招來這麼多苦,才有辦法去除苦難。


回歸清淨心

要回歸「靜寂清澄」,必須反省、思考:凡夫的心靈境界為何如此複雜?佛陀一句話就能讓人透徹明瞭,為什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卻還是煩惱、障礙重重?若要進入圓融真空妙理,回歸「靜寂清澄」的境界,就必須修行。


佛陀以蓮花為喻,蓮花長於污池但不受污染;學佛就要像蓮花,生於濁世,心要清淨無染。在五濁惡世修行並不容易,即使辭親割愛出家,沒有世間五欲雜染,仍可能還未除盡煩惱。就如佛世時,僧團中也非人人內心完全清淨,能夠與世無爭、與人無爭,與道理會合。


佛陀教育我們,修行先從生態開始。生態即生活的形態,已現出家的形態,應該心無掛礙,無掛礙故,自然就沒有恐怖;知道世間的事物、道理,又不受親、愛、情的繩索繫縛,就沒有什麼好掛礙。


儘管有因緣接觸佛法,發心立願修行,但不論在家、出家,仍未斷除與生俱來的習氣,還是在濁世中受污染。從過去、現在到未來,生生世世不斷在六道輪迴,習氣愈積愈重。


現在處於五濁惡世,單看人口就比佛陀時代增加很多,推估佛世有二億多的人口,現在將近七十億(註一)。想到近七十億人呼出的氣,就能讓空氣污濁了,何況欲念驅使著人不斷追求,造成工業過度發展,使得大地污染、空氣污染、人心污染更加嚴重。


明知自我習氣還未除盡,然而我們無法再空等,這輩子還有多少時間能進入《法華經》的圓教?既然有緣同在靜思道場,有共同的目標──到達靜寂清澄的境界,就要趕緊把握時間,在自我日常生活中去除習氣,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,心不被五濁惡世的生態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