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書為套書,除三本上人的水懺開示講記外,另有兩本別冊。一本是水懺懺文,可提供讀者課誦用,是以精舍水懺課誦本為底本進行編校而成。另一本是上人於開示水懺期間,自己創作的百餘則偈語。除此五本書外,另有兩個拉頁,分別是水懺科判表和水懺經變圖。
水懺科判表將名目繁多的水懺內文予以條目化,可協助讀者有系統的吸收水懺精義。
水懺經變圖則將悟達國師的十世因緣及造懺始末,透過圖片及精要的文字,讓讀者一目了然。
慈濟世界在法師慈悲呵護下,數十年來,一步一步地堅實茁壯;發展為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,以及國際賑災、環保、社區志工、骨髓捐贈八大法印,透過親手拔除眾生的苦痛,以善與大愛膚慰人間。
立體琉璃同心圓,菩提林立同根生,隊組合心耕福田,慧根深植菩薩道。以法華精神、無量義精髓創立的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,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,深入苦難,長養慈悲智慧,人間菩薩大招生,祈願人間淨土早日完成。
歷代祖師高僧講經說法,不但是藉此傳布佛法,也是為流傳久遠的佛經注入當代的新思維,賦與古老經典適合當代人的新元素。因此歷代宣講同一部經的法師們,儘管所宣講的經文相同,但闡釋的重點卻未必完全一致,這就是為了讓經典適應「此時、此地、此人」的時代特性。因此從法師講經的開示中,可窺見法師的觀念思想及修行法門。
證嚴上人宣講《慈悲三昧水懺》,無非是希望世人深入懺法義理,以法水懺悔心垢,達到淨化人心的目標。但是上人以其創建慈濟、並透過做慈濟深入佛法的智慧,重新為世人宣講《水懺》之際,實際上已經將慈濟精神融入了《水懺》懺法之中,賦與古老的《水懺》一個嶄新的慈濟面目。因此宣講《水懺》不只是上人在發揚大乘佛教的懺悔法門,更是標舉了具有慈濟精神內涵的懺悔行法。
最能體現此一特色的,莫過於上人在講解《水懺》期間所自創的偈語。每日精舍靜思晨語之前,上人在思考過當天要講解的《水懺》懺文之時,心有領會之際,便將悟得之法理以偈語呈現。總計一百七十七則,且多數集中於講解《水懺》五年當中的後兩年。若再以種類區分,超過一半以上的偈語是在呈現慈濟法門內修外行的行法。
舉例如下:在講解三十七助道品的「五根」當日,上人的偈語為:「信根力生功德源,慧根深植菩薩道,心志不移念精進,定慧內修並外行」。從此偈語首句「信根力生功德源」,可知是完全符合傳統佛教對「信根」的解釋;但在第二句「慧根深植菩薩道」就馬上添入慈濟精神的元素。
上人在講解「五力」當日的偈語,更可清楚看見此一特色。當日偈語是「力行菩薩道,念純真精進,入人間中行,定慧無怨尤」。一般法師在講解五根五力時,不會特別與菩薩道合併說明。但上人不但清楚指出要「力行菩薩道」,還點出在菩薩道上應該「念純真精進」──「念力」要純,「精進力」要真。以此種心念「入人中間行」,「定力」、「慧力」具足,自然會心無怨尤的付出。此一偈語清楚的說出菩薩行者如何在「投入人群」的慈濟法門中,運用五根五力,以長養慧命。
正因為上人在講解《水懺》期間所自創的偈語如此重要,遂特別將此一百七十七則偈語獨立列為一冊。為便利讀者使用此百餘則偈語,因此編輯依照「淨煩惱」、「信因果」、「行懺悔」、「做慈濟」四大主題予以區分,各大主題之下再分為若干小主題。讀者可以參考此分類,搜尋自己想先了解的部份,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分類。然而不論何種分類法皆是方便法,重點是期待讀者能深入上人偈語義理,唯有真正身體力行上人法語,才是真實道、才是大直道。